查看原文
其他

科比逝世背后的“人血馒头”好吃吗

肖一凉介 肖一凉介 2022-03-19

人血馒头,顾名思义,指人血浸泡的馒头,旧时民间迷信认为人血可以医治肺痨。

鲁迅的小说《药》中,革命者夏瑜被杀,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花钱托人买来其人血馒头,为儿子小栓治肺痨。小说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,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,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。[1]

而人血馒头一词,在当下的语境中,多用于比喻消费逝者,对其达成二次甚至多次伤害。


2020年1月26日,NBA球星科比·布莱恩特在卡拉巴萨斯因直升机事故丧生,终年41岁。[2]
或许由于亚文化圈层壁垒的问题,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位激荡体坛的巨星,但通过网络上大量的关注转发与评论,也可以了解到,这是一位令世界上相当一部分人陷入沉重悲痛的名星。
退一万步讲,即使对于死难者的身份不多追究,把他当作一位普通遇难的逝世者看待,又有多少人在无耻地舔舐着他的“人血馒头”?



1. 反沉默的螺旋:国难当前,心系外人

1月27日的清晨,多少国人在睡眼惺忪中打开社交平台,在铺天盖地的疫情讯息中,看到了“科比遇难”这条消息。伴随着近来闭门不出的国人们的纷纷苏醒,悼念科比的信息接踵而至。或震惊,或怀疑,更多的则是心碎。在这个疫情信息流主导的社交场域下,悼念的信息显然“扎”了一些人的眼。
于是乎,一条将科比和钟南山院士对比起来的信息,成功抢占了科比逝世的热议话题。


其实按照大多数正常人的逻辑,这段话本就破洞百出。首先,“钟院士时隔17年再度挂帅,抗击肺炎”这条消息在半月前早已刷爆各大社交平台,多少人称赞“国士无双”,这叫“没有人关心过他一下”?其次,它也说到,“球星离世”,还是“突然”,那么这起关于一个明星的意外去世的事件,还不足以成为“朋友圈哭泣”的原因?再次,鲁迅先生上个世纪振聋发聩的反问“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了吗”,竟也被当下不少断章取义之人,学着用来动辄谴责国人,可悲可笑。
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当口,仿佛关注任何不与国难相关的话题都成了道德错误。其实,爱国和偶像什么时候就成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了,而让这个现象变得真切的人都是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,而至于其为何复杂化问题的原因,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思考方向。

(1)缺乏真正的批判性思维
Critical Thinking,即批判性思维,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,进而改善思维,是合理的、反思性的思维,既是思维技能,也是思维倾向。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。在现代社会,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。[3]
然而很多人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仅仅停留在“批”字上,他们热衷发现大众热议的话题,进而想方设法地去驳斥,且没有强大的逻辑和理论支撑,往往是为了反对而反对,这便是“杠精”一词的内涵。当科比逝世,又值国难当头,这类人抓准契机,怒批缅怀科比的行为,而内里逻辑正如我前面谈到,不攻自破。这样他们可以获得的满足是什么?还能是什么,不过是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自我意淫,不过是“我是爱国好公民”的借势标榜,不过是“我没逻辑我骄傲”的蠢不自知罢了。

(2)反沉默的螺旋
沉默的螺旋(The Spiral Of Silence)是一个传播学概念,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: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会对环境加以观察,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方时便倾向于表达,反之则倾向于沉默或附和。[4]
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和变迁,该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,出现了“反沉默螺旋”的现象,即在沉默螺旋过程中,少数个体的坚定态度和强烈意志可能会对多数派产生有力影响。他们对“模糊群体”的意见选择有重要作用,甚至可能逆推沉默螺旋。
然而承接着前面所谈“缺乏批判性思维”的观点来看,这类长了“反骨”的人只是存在异质意见,在小部分群体中得到认同,却并不能形成对抗性表达,从而推倒多数派的意见,即逆推沉默螺旋。简言之,有那心没那能力。



2. 群体壁垒和冲突:不懂篮球,跟风悼念

除开批判悼念科比的行为,还有一种行为也引发了骂战。即部分球迷斥责一些不懂体育的人的悼念是虚情假意,跟风蹭热度。


其实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,其背后的逻辑确实值得思考。

(1)粉圈文化
当前的粉圈文化“阶级观念”十分盛行,除开圈子外部的“路人”和“黑子”,圈子内部还分“真爱粉”、“路人粉”、“死忠粉”,“新粉老粉”等等不胜枚举的头衔。而但凡涉及到有关偶像的事件之时,社交平台上一切有关该事的互动行为都会被打上标签,分门别类,如“真爱行为”、“恶意黑行为”以及“跟风行为”等。例如,对于科比逝世,部分篮球迷们对于平时不甚了解体育的人们的行为,将其贴上了“跟风”的标签,而在此标签之下,则暗含了他们的鄙视、不屑和斥责。
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粉圈文化的背后其实是人类素来的群体行为的一个侧面。群体的概念对于人类来说密不可分,群体意识和规范则组成了群体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主线。而在这个网络世界,已分裂出各个迥异的群体,这些群体如同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一样复杂多变。在这个视角之下,网络上的群体分化严重且彼此之间壁垒森严,信息并不互通。比如之前关于“饭圈女孩”和“跪族篮孩”的网络对骂就曾掀起一阵热潮,直到现在,依然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。

(2)群体意识
群体意识里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占有欲,群体内的个人往往会认为个人占有其群体维系的信仰表征的所有,由此则产生了对群体外的人的排他性。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的认知偏误和自私欲望的宣泄。就科比事件来看,由于遇难者的名声所在,即使不关注体坛的人或也有耳闻。退一步讲,就算未知科比其人,正如我在朋友圈所见,有些人的悼念是因为他身边的好友亲人的难过情绪的渲染,而这样的行为又何错之有?
 




3. 拜金主义的物化人:鞋贩狂欢,流量生意

在针对科比逝世行为的悼念与否之外,还有一种行为则引发了众怒和强烈谴责。鞋贩们在获知科比遇难的消息之后,第一时间涌入某购鞋平台哄抢有关科比的周边,抢到了的为此洋洋得意,没抢到的则破口大骂科比之死不合时宜——

图源来自公众号:江浙沪夜行计划

在圈层观念之下,体育圈里有一个特别活跃的团体——“鞋圈”。鞋圈里热衷炒鞋的的人被称为“鞋贩”,他们往往借由某一流量事件疯狂买断鞋类单品,然后高价出售,类似于老生常谈的“黄牛”。其实这样一个团体的兴起是资本逻辑的产物,在商业利益上来看无可厚非,但在人情道德上自然就是众矢之的了。
国难当前,有人天价叫卖口罩;科比遇难,有人恶意抢购球鞋。在消费主义的侵蚀下,资本逻辑构建的物化世界使人们陷入了对“物”的崇拜,走向了拜金主义。“尘世熙熙皆为利来,尘世嚷嚷皆为利往”,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需要靠金钱来生存,但金钱之外,也不外人情,在物质追求之外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合情合理地赚取方式呢?当然这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利益舍取和道德规训的问题,在此便不再多做赘述。

一言以蔽之,科比之死,本是一件沉痛的事,然而却成了各怀利益心机的繁多群类的狂欢之道。
不禁想问,各位刽子手,人血馒头好卖吗?各位看官,人血馒头好吃吗?
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 2020/02/10 期封面

(全文结束)

参考资料:
[1]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.高中语文教材新探(第1册).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83
[2]美国篮球名将科比在坠机事故中丧生.新华网[引用日期2020-01-29]
[3]武宏志.论批判性思维.[J].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4,3(11)
[4]郭庆光.《传播学教程》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年

往期阅读: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